成長型思維夏令營 : 課程介紹

全球獨一無二的成長型思維夏令營

2019年夏令營 : 內容精彩回顧

聽聽學員怎麼說

【適合對象】

青少年 : 國二~高三學生

Why? 為什麼孩子需要成長型思維

你的孩子有以下幾種狀況嗎?

  1. 當他在課業上遇到困難時,經常告訴自己:「我就是沒天分,所以學不會」,然後很容易放棄學習。
  2. 當他遇到人際關係的挫敗時,很容易自認為是個失敗者,會選擇退縮或持有報復心態。
  3. 當他在任務上遇到更高的挑戰時,不願意嘗試,總選擇用他自以為是的方式來處理。
  4. 當他看到別人比他更優秀時,可能抱著忌妒的心態,而非學習他人的優點。
  5. 當他聽到別人的負面回饋或建議時,通常採取抗拒的態度,不願意視它為改善與學習的好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有以上的狀況,他傾向於選擇杜維克教授所研究的「固定型思維」,愈常使用固定型思維,愈會侷限他未來的職涯與人生發展;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他有能力做出適當的思維轉換,必定能協助他創造更美好與幸福的人生。

葛洛思學院運用史丹佛大學杜維克(Carol Dweck)教授所研究的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內容來設計此培訓課程,採用從做中學、體驗學習、專題式學習的模式來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杜維克教授研究發現:「思維(Mindset),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處境
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
面對挑戰 避免挑戰 擁抱挑戰
面對障礙 容易放棄 始終堅持
對於努力 視為不會有結果 視為邁向成功的要素
對於批評 忽視有用的負面回饋 從他人的批評中學習
看人成功 感受到威脅,認為自己失敗 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激勵
結果 維持原狀且未能發揮潛能 有意想不到或更高的成就

葛洛思成長營_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核心理念與特色

How? 如何協助孩子發展成長型思維?

課程設計 :
青少年成長型思維三天培訓課程以「參與式學習 Learning by Doing」為主軸,透過體驗式學習法、PBL(Project-Based-Learning)專題式學習法、行動學習法為課程設計原則,協助青少年在歡樂、有趣、觸動、省思的學習氣氛中內化成長型思維,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團隊合作、自我省思、分享表達來協助他們深化成長型思維。
2020葛洛思成長營三日課程表
成長型思維夏令營 : 三天課程表
2020葛洛思成長營多元教學法

What? 孩子會從培訓中得到什麼?

  1. 他會學到當固定型思維出現時,如何把它轉化為成長型思維。
  2. 他會學到努力與練習才是讓自己在課業、人際關係、個人發展更成功的關鍵。
  3. 他會學到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的正確態度,原來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4. 他會學到在未來的任務與工作中,如何與他人團隊合作、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創意思考。
  5. 他會學到一輩子的競爭力 : 成長型思維才是開創美好人生的源頭。
  6. 他會學到實用的成長型思維-行動工具,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中來練習與強化。

謹慎你的思想,它們將成為你的語言;謹慎你的語言,它們將成為你的行為;
謹慎你的行為,它們將成為你的習慣;謹慎你的習慣,它們將成為你的個性;
謹慎你的個性,它們將成為你的命運。
~法蘭克 奧羅 Frank Outla

成長型思維 : 行動工具

行動工具
_DSC7321 (1)_S
成長營照片_2(小)

來自家長的回饋

Hi James 教練 and 葛洛思工作同仁,

感謝你們的付出,讓愛女與小犬學習到成長型思維帶來的力量。我們出社會後,花了很多時間找到正確的態度可以帶來正向的循環與改變,而這些小小的改變其實可以更早從小萌芽…

也是因為如此,當我看到James設計這樣的課程,我知道這是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給他們一顆光明啟迪的心。再次謝謝你們的用心,影片很精彩,我也看到孩子上台的嘗試,這些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很珍惜與持續下去。

Timmy

陳教練,您好 :

感謝陳教練,給孩子那麼豐富的內容、新的觀念,我希望孩子不要只是讀書,眼光放遠從未來看現在,在競爭的學業環境中,很難接觸到拓展性、成長性觀點及思維,父母說的話只是背景音樂,由專業師資有系統的帶領青少年,他們的眼耳腦可能才會打開,感謝老師們!

林同學的媽媽

陳總教練你好,

我是JJ的爸爸,謝謝你提供這麼好的夏令營活動,我女兒受益很多,也非常喜歡,再次感謝🙏

Robert

謝謝陳教練這三天帶給孩子們的正能量

每天晚上聽著孩子的分享

能從他的眉目之間感受他學習的喜悅與認同與接納

我想接下來的內化堅持與執行才是最重要的考驗

我樂觀其見

謝謝遇見您與(成長型思維)

林同學的媽媽

Hi James,

距離營隊課程結束已經一個禮拜了,孩子還不時翻著藍色筆記本,我知道, 那3天的成長營還在他的腦海裡, 波濤洶湧,不只是 在他拿起筆記本的時候。

他一直是個自律乖巧的孩子,太乖, 是我們花最多時間和他討論, 希望他適度放鬆的部份,過度擔心, 也讓他對許多事裹足不前,面對會考失利(這是邁向成功的代價)和即將進入高中更大的挑戰。

我要他自己找三個營隊,他不太願意, 但鼓起勇氣一個一個報了, 一個一個去了,聽完您的說明會, 我很高興也很期待, 我知道這是他選得最好的一個營隊!

上個禮拜, 每一天下課回來, 我都發現他不一樣了,包含他的動作、他談話的語氣和用詞…;他會主動說今天談到什麼, 然後翻他的藍色筆記本給我們看, 告訴我們”100天被拒絕”的故事…。

我知道改變需要環境持續的支持,感謝您在第一天給家長的信和課後總結報告裡, 給了我們支持他改變的重點,您提到了” 阿德勒課題分離方法”,「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已經找出來了,我會再和他讀一次並且討論, 讓這些心法陪伴他持續練習、持續前進。

今早再次收到您的訊息, 我真的很感動,您在管顧領域早已功成名就,卻願意用寶貴的時間和心力為孩子們開辦這個營隊, 並且給孩子真心的關懷和鼓勵,除了想向您致敬,也再次感謝您, 給了孩子珍貴的學習經驗。

這三天的課, 真是無價!!

我們已經開始期待下次的課程囉!

Ivy 孩子媽媽

來自學員的一封信
(學習心得)

陳教練您好,

很榮幸收到您的來信,這個營隊讓我學到很多新的東西,以下是我對我學習到的新知識的一些心得感想或不同角度的見解。

第一天我學到了“別說自己不行,勇於嘗試,勇於被拒絕,勇於失敗,我們才能成功”。現在回想起來,賈伯斯先生曾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但是他現在是3C史上最為成功的企業家之一。Manu Ginobili青少年時曾落選自己家鄉的青少年代表隊、曾不被看好、被批評身材瘦弱,但他最後帶領阿根廷戰勝當時58連勝,如日中天的美國夢之隊,2004年雅典奧運更是二度擊碎美國夢之隊,拿下奧運冠軍及MVP。當年以差點落選的57序位登陸NBA的他,在當年的球探報告上被寫著“無法適應NBA環境,會快速被淘汰的球員”,但現在他的球衣在聖安東尼奧的球場上空飄揚、4次的NBA總冠軍刻印著他的名字、他的歐洲步被各大球星學習、被譽為”鬼之切入”、與他的兩名隊友共同創造了拿下最多勝且勝率最高的三人組GDP組合。

另外我也拿到了一個 「阿德勒三角柱」,這個三角柱現在放在我的書桌前,提醒我除了抱怨以外也要記住,多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另外,我對這個三角柱的另一個看法是有關他人的輔導部分。我在國二時在卡內基擔任助教,國三之後就開始準備考試,離開卡內基體系。國三時我看見很多同學壓力很大常來找我抱怨或者找其他同學抱怨,但之後抱怨的同學們慢慢地往我這邊靠過來試圖尋求我的幫助,我拿著這個三角柱時正在回想這件事情,突然間,我發現了!當時其他在當助人的同學們往往忽略了去傾聽 “可憐的我”以及 “可惡的他”!就算其他的輔導者是班上的前三名,並給出完善的讀書計畫時,被輔導者不能接受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因為他們沒有抱怨完他們想要抱怨的一切。在這邊建議未來參加葛洛思學院的學弟妹們,在幫助別人時,別太快給出你的想法,先聽聽 “可惡的他”及 “可憐的我”,再告訴他/她:我們現在一起往前努力,突破困境,讓我們想想,接下來可以怎麼做?

P.S:當他們在抱怨時,可以用 “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我很認同你的想法”…等等等,試圖在他說話的空隙間插入這些句子,展現你的同理心,記住這很重要,同理心能讓對方感覺出你是個友善且願意幫助他的人,進而對你展現更多”真實的自我”。

第二天我學到了 “峰谷法則”,我學到了峰的形成,勢必要有兩個低谷,相對的低谷也是一樣的道理。舉例而言,當你不被看好時,你的練習常常失誤時,這就是你的低谷,但是你學到了要努力才有機會成功,從練習中的失誤學習並嘗試,當你拿下比賽冠軍時,恭喜你,你達到高峰。但當你對你現在的成就自滿、自大、自傲、自誇時,你其實已經默默走向谷底,但你至少學到 “成功是件快樂的事情”,但 “高峰有多高?”則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有多容易對現況滿足。以Manu Ginobili的例子來說,他是歐洲所有聯賽的冠軍,他本來可以對現況滿足,安逸的享受 “歐洲之王”的高峰,但他選擇衝擊奧運拿下冠軍,選擇成為NBA的全明星,成為未來世界籃球最高殿堂的名人堂球員。

第三天我學到了 “課題分離法”。我學到以後要讓自己定義自己的價值,他人的眼光或許殘酷,但不代表我們沒辦法證明自己,並說服他人認同自己。第一天的Ted演講者賈先生,不也是提出問題,試圖讓原本不認同他的人認同他的嗎?假如這世界上的人遭受他人批評時都選擇逃離,那我們今天看不到在Ted演說的賈先生,看不到Steve Paul Jobs,看不到Manu Ginobili。

感謝教練讀完如此冗長的一封信,謝謝您願意花時間讀完我的學習心得,這對我而言是份讚美、是份鼓勵、是一個小小的高峰,但我會將這個高峰視為上坡,不會自滿。

再次感謝陳教練,為我的人生用這三天的時間上了堂哲學課。

學生 王同學 2019.8.11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