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兩分法 : 親子教育篇

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困難;樂觀的人,在每個困難中看到機會!。 ~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前英國首相

控制的兩分法核心原則就是訓練自己分辨 “那些事是你控制外的事,那些事是你控制內的事”,這個法則將協助你擺脫煩惱並達成夢想。那這個法則是否也可以運用協助孩子呢?

我記得孩子在小學五年級時,有一次學校數學考不好,回家相當沮喪;我當時就想這是個很棒的機會教育,所以我就跟孩子分享「控制的兩分法」這個觀念,我就問孩子說,在考試這件事上哪個部分是你控制外的事? 她很快理解並告訴我“老師出的考題是控制外的事”,因為我影響不了;接著我就問,那麼哪個部分是你可以獨力完成,不需要他人協助控制內的事? 她說 : “認真練習模擬試題、多複習老師上課講過的觀念、不會就主動問老師”,我繼續問說:“還有嗎?”,我記得當時我跟孩子列了超過十項控制內的事,然後挑選了三件最重要的事開始做,當時孩子很快就從沮喪的情緒中走出來,專注於能夠讓自己前進的行動計劃。

孩子現在已經是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了,在學校有更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更沉重的課業壓力,每當她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都會先討論這件事屬於「控制內還是控制外」,這個問題往往讓她能很快轉換心情與能量,馬上進入思考自己能獨立完成的「控制內的事」。我非常慶幸能夠送給孩子這麼寶貴的人生法則,我希望在她未來的人生旅途上,當她遇上困難與挫折而父母又不在身邊時,能夠用這個控制的兩分法讓自己擺脫低潮,找到正能量繼續前進,我想這才是能夠留給她的最寶貴資產。

當孩子學會控制的兩分法時,也會更容易進入成長型思維,因為面對障礙時,成長型思維者會始終堅持不放棄,因為她非常清楚控制內的事是她可以獨力完成的,只要堅持努力做自己可以獨力完成的事,控制外的事會減少或更容易達到。相反的,固定型思維者面對障礙很容易放棄,因為他認為萬一努力了又做不好,表示自己沒能力;這是因為他分不清楚,其實事情的成功與否,有時候是控制外的事,需要他人協助配合才能完成。如果他能夠清楚思考這一點,他會發現事情失敗了,不代表自己能力差,因為有可能他人的配合不到位,或其他種種要素。這樣的思考才能幫助孩子從固定型思維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更進一步他會在這個失敗或錯誤中開始尋找— “還有那些控制內的事可以幫助我修補這個錯誤,或從失敗中再成功 !” 朋友們,你何時要開始跟孩子分享這個一生受用的人生法則呢? “It is Now or Never.”

祝福你 做出更好的思維選擇,活出美好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