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4):請求

“ Everyone communicate, few connect”
~約翰∙麥斯威爾牧師

我們之前介紹過 “非暴力溝通模式”有4個要素:從此篇文章開始,我們會深度探索每一個要素,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運用這麼有效且感性的溝通法。今天要探索的是第四要素:請求。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請求

【以下內容取自—《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提出明確的「請求」》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女士談道:「我請我先生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3個星期後,他和我說,他已經報名參加高爾夫球比賽。」這位女士說出了她不想要什麼──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說清楚她想要什麼。於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提出請求看似容易,但其實是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的。皆因我們使用的字眼有時候是很模糊籠統的,像上面的例子,妻子的確提出了請求,而丈夫也遵從了妻子的請求──但那卻不是妻子真正想要的。

有一次,我應邀去協調一些高中生與他們校長的矛盾。這些高中生對校長極為不滿。他們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並準備找機會報復他。一位牧師擔心會出現暴力,就請我去協調矛盾。出於對這位牧師的尊重,他們表示願意與我見面。

一開始,他們就舉例說明為什麼他們認為校長是種族主義者。聽完幾個例子後,我請他們講講他們希望校長具體怎麼做。此時,一位學生不屑地說:「這有什麼用嗎?每一次和他說我們的想法,他總是說『離開這裡!我不需要你們這些人告訴我該做什麼!』」

接著,我向他們了解,他們向校長提出了什麼請求。他們回憶說,他們希望校長不要對學生的長髮說三道四。對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他們說出希望校長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此外,他們還提出,他們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校長的答覆是,他對學生十分公平。我評論說,如果他們請求的是具體的行動,而非抽象的「公平對待」,那麼,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滿足。

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列出了他們的具體請求,共有38項。其中包括:「我們希望黑人學生代表可以參加校服標準的製定。」、「在你提到我們時,我們希望你用『黑人學生』,而不是『你們這些人』。」

第二天,他們向校長提又了書面請求。當晚,他們就在電話中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校長同意了所有的請求! 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有一幅卡通畫描述的是一個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掙扎時,他衝著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

在第二幅畫中,這隻狗躺在精神病醫生的診斷台上。

這個故事反映了人們對於幫助的含義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總結一下,我們談到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步驟:

  1. 不給予評論,只試圖說出「觀察」
  2. 說出我的「感受」如何
  3. 直接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4. 提出明確的「請求」

《反思》

這4個步驟構成了一個清晰表達的公式:
“關於X這件事,我的感受是Y,我的需要是Z,你能否願意123……?”

這個是個很簡單但不容易 (simple but not easy) 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常常在表達時不注意他人感受,也不了解自己感受,所以脫口而出的話經常會有傷害性。這個非暴力溝通公式可以運用在雙方衝突時,也可以用在修補人際關係,甚至運用在跟比你更有權勢的人(例如、老闆或老婆)溝通,透過這個模式才能讓雙方進入深層的溝通頻道,也會讓溝通成效更好。約翰∙麥斯威爾牧師說得好: “ Everyone communicate, few connect”,我相信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可以讓你 「connect everyone.」

祝福你 做出更好的思維選擇,活出美好 !

回到頂端